adtop
金财网 > 文化

追寻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www.041799.com|时间:2017-06-14 00:55|责任编辑:顾晓芸|来源: 中华网   阅读量:9192   

新华社成都6月10日电(记者 吕庆福)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记者前往四川自贡追寻北宋庆历年间出现的卓筒井技术,即“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重要发明

“燊海井至今仍保存了旧时产盐的布局和风貌。”站在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的燊海井门口,刘汉朝说。

刘汉朝是“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省级传承人,65岁的他出生于盐工家庭,数十年奋战在钻井技艺研究第一线。

谈及井盐技艺,刘汉朝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采用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凿成的第一口井叫卓筒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运用杠杆原理,设立木质碓架,由6个或8个工人分成两组在碓架上踩动,翘起碓头将连接着的锉头提起,然后跳开,锉头随着落下的碓头,在重力作用下向着井底猛力冲击顿钻,然后用牛做动力推动大车,通过绳索、天辊等将搧泥筒下到井底,并不断捞出岩屑,如此数年,终成一口深井,获取盐卤资源。

至明清时期,深钻汲制技艺在自贡地区逐渐成熟,形成了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

“于1835年凿成的深1001.42米的燊海井,标志着中国顿钻技术的成熟,在人类文明史和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汉朝说。

工匠精神

“尊重前人智慧成果才能弘扬‘工匠精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周祥生向记者介绍了他为申遗而奔走的初衷。

2005年,国务院启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井盐技术没有在申报之列。这让时任沿滩区文化局副局长的周祥生“吃惊”。

当年6月中旬,四川省文化厅又发出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补充通知。在得到有关部门同意后,周祥生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先把筹备工作干起来。

周祥生的举动得到了自贡市部分专家、学者支持,也得到了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的书面授权,全权委托他以久大公司作为申报单位,具体负责向上提出申报。

他多次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东源井、燊海井等生产现场及宣传文化等部门,现场勘察、访问和收集资料,并拜访了自贡市盐史专家、盐井技术专家和盐业生产一线工人,搜集查阅整理各类资料近60万字。

周祥生的努力有了成效,2006年5月“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弘扬精神

周祥生告诉记者,上世纪机器钻井以来,这一传统技艺逐渐失去了在盐井开凿生产中的主流地位和作用,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濒临失传。现仅有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长山盐矿组建的一支顿钻队,运用这一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技术传承和生产实践。

“为保护与传承这一技艺,自贡市对燊海井的原始生产场景、实物和技艺进行了整体保护,凿井、修治井和手工生产井盐的全套生产实物工具向国内外游人开放。”刘汉朝说。

刘汉朝和志同道合者,采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现场言传身教方式带徒弟。

“这些技术现在虽然过时了。但是,前人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并不过时。我们传承这项技艺,为的是弘扬一种精神。”刘汉朝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搜: 收藏
精选
adr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