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金财网 > 娱乐

[百姓亲历·奋进的南通]梅派风华绽放在南通的舞台

www.041799.com|时间:2015-01-12 10:14|责任编辑:小娟|来源: 互联网   阅读量:11829   

  当年,韦红玉的一份提案,有力推动了伶工学社的修缮复建。如今依托伶工学社这个平台,她还在继续教学、传承戏曲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南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她不仅是见证者,也是助力者——

  人物名片:

  韦红玉,52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开门弟子,南通市文化馆戏剧曲艺部主任,伶工学社负责人。

  师承梅葆玖,尽得“梅派”表演精髓

  “挽翠袖,近前来金盆扶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尽心指教。7日下午,伶工学社小剧场舞台上,身着一袭黄色戏服的韦红玉正在教戏,跟她学戏的,是几位“特殊”的学生——4名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印度籍学生。

  韦红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亲传弟子、我市京剧名家,目前担任市文化馆戏剧曲艺部主任。“当年先生曾对我说过,‘你是学到真东西的,你得传,谁要学,你就得教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1983年,首届“梅兰芳艺术训练班”在上海招生,一共只招16人。当时20岁的韦红玉是南通京剧团的一名演员,经过考试,她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1984年初,训练班结业,在淮海路人民照相馆内,韦红玉和梅葆玖拍下了一张“师徒照”。

  1987年,已经成为南通京剧团顶梁柱的韦红玉决定赴京深造。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进修班学习的三年间,无论是学戏还是生活上,梅葆玖对韦红玉都关照有加。每星期两个半天,先生为她一对一亲自授课,还请姜凤山(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琴师)为她规范梅派唱腔;学校生活比较清苦,先生常会让保姆做些好吃的,给韦红玉带到学校去;毕业演出,更亲自带摄影器材到剧院为她捧场、录影留念。毕业后,韦红玉回到南通,继续钻研“梅派”艺术。

  “传承经典,弘扬国粹,是我的责任。”在南通这方舞台上,韦红玉不仅继续演出,绽放梅派风华,还利用一切机会,讲解京剧知识、传授表演技巧。

  提案获重视,伶工学社重新启航

  大凡南通城的百姓,都不会忘记,城区有一座独特的戏曲学堂——伶工学社。

  位于崇川区健康路严家巷4号的伶工学社,由张謇先生于1919年创办,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新型戏剧演员和从事戏剧改革专门人才的新型戏剧学校,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史料记载,张謇创建伶工学社,耗资颇巨。至1921年,“已感拮据,停办了音乐班。”及至1926年9月,张謇逝世后不久,伶工学社也遂告结束。

  作为梅派弟子,伶工学社时刻牵动着韦红玉的心。2010年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身为市政协委员的她提交了《关于保护、恢复和利用“伶工学社”旧址的建议》提案。为此,她还给恩师——梅葆玖写了一封信。“这可是件好事!”一听是伶工学社的事,梅葆玖拎起电话,一连说了三个“好”,随即复信一封,就伶工学社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2010年起,我市全面启动伶工学社保护利用工程,由市文广新局作为责任单位,市文化馆作为建设单位,对留存的原校舍进行修缮,同时恢复演习场所等设施。维修复建后的伶工学社占地面积3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包括6个古建筑和新建的仿古露天戏台及小剧场,尽最大可能重现了南通这一重要文化遗存的风貌。

  到伶工学社去唱戏。从2013年6月28日伶工学社修缮复建对外开放以来,很多原本素不相识的戏迷闻风而动,相约前来。沉寂多年重新开放的伶工学社,成了戏迷票友的文化家园。韦红玉笑称,“有时还会出现三、四个‘虞姬’大合唱的有趣场面。”

  尽自己所能,推动京剧发扬光大

  2012年6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专程带队来通,视察伶工学社工地,与市文广新局签订协议,约定在伶工学社共建“梅兰芳教育基地”。他还表示,“伶工学社恢复之时,一定带着梅兰芳剧团到南通演出”。

  2014年,梅先生的这个承诺变成了现实 。去年10月29日,梅葆玖来通为“梅兰芳教育基地”揭牌。同时,作为我市首届公共文化服务月活动的压轴节目,29日至31日,梅葆玖率领的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在更俗剧院的舞台上,为南通戏迷票友奉上《穆桂英挂帅》《吕布与貂蝉》《锁麟囊》《龙凤呈祥》《四郎探母》《四进士》6场精品。

  当天,基地揭牌仪式结束后,梅葆玖又专程赶往伶工学社。站在父亲曾经教学的地方,梅葆玖感慨万千。 “没有想到,这伶工学社和我所期望的非常接近,基本保留了原貌,风格非常之融洽。”在伶工学社,在韦红玉等的陪同下,梅葆玖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对小剧场、露天戏台等赞不绝口。他还主动让助手为他在伶工学社拍了好几张独照。

  韦红玉还向老师介绍说,伶工学社还推出了“百姓戏台周周演”,两期30场,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好戏连台。市文化馆从2008年起推出的免费艺术培训班,光京剧班这块,他们就免费培训了600多人次。

  南通政府上下对戏曲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让梅葆玖非常高兴,他叮嘱弟子韦红玉,把梅兰芳教育基地办好,培养出一批好的京剧苗子,并承诺,“等孩子们汇报演出时,我一定把父亲当年自己用的门帘带来,挂在舞台上。”

  “我一定不会忘记先生的嘱托,尽自己最大所能,让京剧艺术、戏曲艺术在南通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韦红玉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搜: 收藏
精选
adr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