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限塑令"沦为"卖塑令"治理当从供给侧发力
www.041799.com|时间:2017-06-13 15:32|责任编辑:余梓阳|来源: 互联网 阅读量:10923
新闻背景:
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然而调查显示,“限塑令”处境尴尬:小商铺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卖塑料袋,已是司空见惯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已几乎沦为“卖塑令”。
“限塑令”为何遭遇尴尬?
塑料袋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白色污染,贻害甚巨,可谓众所周知。塑料袋之所以大受消费者青睐,原因十分简单:方便。“限塑令”实施的初衷,正是从减少这种“方便性”入手,提高塑料袋获取的成本,让用户为使用塑料袋支付一定的费用。但从效果来看,这样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落空了。
面对塑料袋产业的各个相关方,政策执行陷入监管之难。首先,塑料袋几乎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强大的监管力量,面对洪水般的生活细节也难免捉襟见肘,这导致政策的执行效率较低。其次,塑料袋生产商和零售商家有着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也就有了逃避监管的动机;而消费者由于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已养成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监管有难度,生产有利益,消费有依赖,各方行为的交叉地带,恰为塑料袋留下生存空间,使得“限塑令”陷于空转、难以落实。【详细】
塑料袋“弃之不用”并不容易
近年来,面对“限塑令”遭遇尴尬,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将“限塑令”改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袋。自然环境形势如此严峻,理论上,全面出台“禁塑令”并无不妥。不过,公众使用塑料袋已有很长时间,养成了习惯,形成了依赖,一下子开禁,难免无所适从。【详细】
“限塑令”收效甚微,就在于漠视了人们对于生活便利的需求,高估了收费所能催生的门槛,弱化了关于替代品的及时补位。任何政策的落地,都有大量细小而微的配套措施需要跟进,应该在顺应人性需求的方向上,以更有技术含量的办法解决问题。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各种措施,只有在承认这个命题的前提下,在更好用的替代品上做文章,在鼓励可降解、新设计的新材料方向上做文章,在管理销售、奖励回收方面做文章,才可能逐步引导建立新的“用袋习惯”。【详细】
“限塑令”应该延长监管链条
既有监管层面的问题,也有利益关系的掣肘,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限塑令”执行中的困境,如同今天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对政府部门而言,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是加强源头治理的题中之义。“限塑令”也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在执行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门单打独斗,那就注定会独木难支,还应该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塑料袋的治理过程中。【详细】
经验告诉我们,在治理白色污染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改变人们的动机和行为更重要。用什么类型的塑料袋,都不如少用、正确使用对环境贡献更大。在这方面,必须借助教育手段,使得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教育,不仅在学校教育,从娃娃抓起;也不仅在进入公共空间,对大众进行宣传教育;用经济手段激励环保行为,提高不环保行为的经济成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详细】
创新监管方式、引入市场力量、提升环保意识,“限塑令”带来的思考,可以从更广泛的层面为环境治理提供有益启示。随着环境治理能力和公众环保素养的提升,相信我们终有一天能够告别那些危害环境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干净美好。【详细】
微言大义:
@子非鱼_188:最高兴的就是超市了,一年光卖塑料袋的钱都惊人。
@去哪来看飞走的鱼:“限塑令”变成了“卖塑令”。差评!
@彼岸花开VS:谁也不在乎那几毛钱,图的是方便。塑料袋收费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张老桃:塑料袋日常需求太大,与其想尽办法限制,不如找到合适的可替代品。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反映了市场的力量。一项公共政策,哪怕出发点再好,如果不尊重市场规律,实际效果很可能是南辕北辙。堵不如疏,在承认民众对于塑料袋的巨大需求具有合理性的前提下,治理应当更多地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供给质量。通过科技推广和政策调控,努力提高环保新材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挤压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生存空间。只有后者的市场垄断地位被打破,不管是“限塑令”还是“禁塑令”,才能真正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
精选
-
2022汽车下乡补贴价格表
很多人关注2022汽车下乡补贴,这是新政策。如果你有...
-
平价雪糕难觅?热销款10个卖
在炎热的夏天吃冰淇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最近有不少消...
-
协鑫电港一包多车未来3年覆盖
6月8日,GCL能科正式发布GCLTeleport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