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金财网 > 财经

军民融合汇就创新“聚宝盆”

www.041799.com|时间:2017-08-28 12:43|责任编辑:夏冰|来源: 搜狐   阅读量:5871   

中关村、中国(绵阳)科技城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地区打造了一批没有“围墙”的军民融合孵化器;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快舟卫星发射系统……一系列科技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和工程成功实现了军民协同攻关,也为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开山铺路。

日前,科技军民融合顶层设计出炉,由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发布的《“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了7方面16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民融合发展剑指科技,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请看《经济日报》记者采写的报道。

军民融合越走越宽

数据显示,2016年,航天科工军民融合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3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5%,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已超过2012年集团公司的整体营业收入。

“航天科工以内部企业为‘试验田’,打开集团内部军工院所之间的数字围墙,打通军工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间的‘最后一公里’隔离带,推动科研生产能力由封闭固化自我配套转向竞争性共享配置,显著提升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运用效率。”董事长高红卫说,航天科工还将高度关注人们“定制化、个性化”需求,将航天技术深度应用于民用领域,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深耕前沿技术创新,坚持商业化发展原则,一条具有浓重航天色彩的军民融合发展思路逐渐清晰。为了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深度前行,一批军民融合研究院、产业园也拔地而起,争当军民协同发展的“排头兵”。

2015年9月,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花落四川绵阳。此后,绵阳科技城一路在破解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从设立20亿元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成立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到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资质认定……去年一年,类似此般“开先河式”的探索在绵阳层出不穷。

“绵阳科技城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引领,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大胆先行先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底,科技城GDP达到1289亿元、增长9.2%。”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治平曾表示,绵阳军工科技资源“富矿”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下一步,绵阳还将聚焦技术、设施、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加快打通军民融合通道,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资源共享仍待提高

近年来,各领域军民融合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军民融合氛围日益浓厚,但我们仍不难看到其瓶颈:军民科技规划计划、基础资源共享等缺乏有效衔接,促进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的评价标准不明确、激励措施不足,真正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军工技术比例还不高、规模偏小,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从用户下订单采购到最终提供发射服务仅用时8个多月,每公斤载荷运载成本在1万美元左右,项目资金来源靠的是广泛吸纳民营企业参与和商业自筹……今年1月,完全按照市场方式运作的一次纯商业航天发射就利用“快舟一号甲”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

“快舟模式”撬开了中国商业航天大门,可发展还任重道远。“关键是还未建立良性的航天产业链条,有些需要军民资源共享的环节尚未形成商业化运行机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副院长张镝说,以发射环节为例,火箭发射场还属于垄断性资源,航天发射计划必须按年度申报后才能获得发射许可。这对几个月就能完成的商业航天发射来说是行不通的,还需要拿出相应的政策机制扶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首先运用于军事领域,而“高精尖”的前沿成果转化时有不接地气的情况发生:譬如曾连夺六次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桂冠的“天河二号”在2015年底时的合作伙伴,还只是清一色的上至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央企国企以及大型民企等600家用户。

“天河二号的资源申请没有门槛,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再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超算平台都将提供广阔的空间。”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袁学锋告诉记者,通过一年多努力,天河二号于多元领域开疆拓土,辐射工业设计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智慧城市建设等产业,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数据库服务,甚至可以作用于大众健康管理等。

目前,天河二号已部署了700多个应用和工具软件,用户总数超过2000家,2016年度机时服务合同总金额突破7000万,今年前5个月机时合同总数量较去年同期再增长60%,应用服务收益呈现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政府与市场协同攻坚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关键阶段。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交叉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渗透兼容越来越强,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是顺应全球格局变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指出,《规划》统筹了军民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军地联合攻关,加强基础前沿和关键共用技术研究,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增强科技军民融合的活力,形成全链条、一体化发展的科研布局,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形成科技军民协同发展过程中联合攻坚的范本。自2012年起,北斗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服务,除此前常用的军事方向外,如今北斗产业已惠及交通、农业、水利及车载导航、个人(手机)位置服务等多个方向。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市场上的千亿元“蛋糕”正吸引着各地目光的纷至沓来。

与此同时,重点破除“民参军”的瓶颈和障碍也是当前科技军民融合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8万多家高新技术民企,产值超亿元的有1500多家,并且部分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军工标准,而能够参与装备科研生产的尚不足1%。

民口科技领域的优秀团队大量涌现,已成为我国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我们计划在改革意愿强烈、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军民融合优势明显的地区,建成10家左右规模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形成覆盖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区域和主要技术领域的平台网络。”军委科技委科技战略局局长李燕东表示,以创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为契机,集聚创新人才、科技服务、政策制度等,打造区域科技资源的“聚宝盆”,将是今后吸收民口科技重大成果和优势资源,践行“科技兴军”要求的重点任务。

(责编:徐晓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搜:创新,创新 收藏
精选
adr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