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能否教你获得快乐的秘密?
www.041799.com|时间:2017-09-25 17:25|责任编辑:叶子琪|来源: 搜狐 阅读量:6627
导读
在《国富论》之外,亚当·斯密还写过一本《道德情操论》,我们能从该书学到些什么?
为什么写于200多年前的《道德情操论》可以教导我们如何过的更快乐?
当你对世界大声说,我不Care时,是否真的什么都不在乎?
亚当·斯密(Adam Smith),可能是全世界名气最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斯密写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一书,被翻译成无数文字,在世界各国大学的经济系中是必读书目之一。
我第一次接触亚当·斯密,应该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学校图书馆的墙上,有一副亚当·斯密的海报,海报的下面写着:每个人都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
实话实说,真正看过《国富论》全书的人,应该非常少。可能更少的人知道,亚当·斯密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叫做《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那么亚当·斯密为什么要写《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呢?《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有何区别?他们可以教给我们什么道理?
就这些问题,我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Russ Roberts进行了一场非常有趣的对话。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些Russ Roberts。Roberts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也是播客节目Econtalk的主持人。迄今为止,Econtalk已经做了500多期访谈录音节目。之前访谈的对象包括:米尔顿·弗里德曼,纳西姆·塔里布,约瑟夫·斯蒂格勒茨,约翰·博格尔等。
Roberts出版过的著作有:How Adam Smith Can Change Your Life: An Unexpected Guide to Human Nature and Happiness;The Price of Everything: A Parable of Possibility and Prosperity;The Invisible Heart: An Economic Romance; The Choice: A Fable of Free Trade and Protectionism等。
我和Roberts的谈话,主要集中于他写的这本新书:《亚当·斯密如何能够改变你的生活》(How Adam Smith Can Change Your Life)。在这本书中,Roberts主要帮助广大读者朋友们更好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学到点什么。
我首先问Roberts:亚当·斯密最为大众所知的是他写的《国富论》。但你的新书却基于他的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为什么不选择《国富论》写一些普及性的作品?《道德情操论》有何特别之处?
Roberts回答道,《国富论》的知名度要远高于《道德情操论》。他鼓励大家有空时可以去读一下《国富论》。当然,《国富论》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要全书读下来并不容易。
相对来讲,《道德情操论》写的要比《国富论》晦涩难懂得多。《道德情操论》的篇幅要比《国富论》短很多,但是用的多是古英语。即使对于当今的英美读者来说,也不容易上手,更别说外国读者了。但在Roberts看来,《道德情操论》中论及的道理,以及如何获得快乐的方法,却十分精辟,都是金玉良言。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做点贡献,帮助此书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书中的要义。
我问Roberts,《道德情操论》写于200多年前,当时的环境和当今世界差别相当大,包括政治形态,科技发展,信息传播等各方面。亚当·斯密根本不可能想象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形态。那么想从这样一本书中学习如何变得更加快乐,是否合适?
Roberts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虽然亚当·斯密生活的年代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相差甚远,但同时有一样重要的东西没有变:那就是我们的人性。作为人类,我们的喜怒哀乐,欲望追求,以及自身的弱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购买最时髦的玩意,比如最新的Iphone,或者特斯拉汽车。而在亚当·斯密那个年代,大家都想购买一个最潮的怀表。因此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到,他观察到很多人都在互相攀比,买到比别人更新潮和好看的怀表。但即使是买了最精确的怀表,很多人还是在开会时迟到。更准确的怀表并没有让人变得更守时。
在斯密的年代,大家也都追星。当时没有好莱坞,没有格莱美,也没有欧洲冠军联赛和NBA。但当时的大众也都很喜欢关注名人,就是那些皇室成员。大家喜欢关心这些名人的生活,八卦和桃色新闻,这一点和现在没任何两样。
最后,更重要的一点,是人对于“快乐”的需求和理解。斯密在书中写到,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一个人需要受到别人的爱戴和喜欢。说到底,真正让人感到快乐的源泉,并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他能够得到的爱,尊重和关怀。这一点,在过去200多年始终没有变过。
我向Roberts提出质疑:您在书中反复提及,金钱不能买来快乐。这个说法很多人不一定赞同。
假设有一个年轻人告诉你,我现在每年挣20万元。如果可以挣到40万,我会变得双倍快乐。如果每年可以挣到100万,我会乐到天上去。您会如何说服这个年轻人,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Roberts提到以下几点。首先,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这种规律在追求金钱这件事上也同样存在。就像吃一个巧克力冰激凌可以让人感觉很快乐,但如果连吃4~5个冰激凌的话,第二天起来可能就会发现肠胃不舒服了。
其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热衷于追求金钱、权力和出名。这种追求本身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味追求这些东西,则会产生很多不健康的后果。更为健康的追求,是为社会和人类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财富和声名的增长。那样的追求更加健康,也更加让人有成就感。
在Roberts看来,快乐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Happy,比如收到一份礼物,买了辆新车产生的快感。第二层含义更深,并不是简单的Happy,而是英语中的Contentment,Satisfaction和Serenity,翻译过来就是从坦然、充实、平静中获得的满足感。那种满足感并不是简单的多赚点钱就能轻易获得的。
我向Roberts提出挑战:我们现在随便去书店搜一下,教大家如何变得更加快乐的书籍多如牛毛。亚当·斯密有什么资格教我们如何更加快乐?一般来说,如果想变得更健壮,我们会去向运动健将学习练肌肉的方法。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唱歌技巧,我们会像那些成名的歌星学习。照这个逻辑,我们应该像全世界最快乐的人学习如何快乐才对。有什么证据表明亚当·斯密在当年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Roberts谈到,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老实说,我不知道亚当·斯密有多快乐。斯密是遗腹子。他和母亲的关系非常好。斯密最好的朋友是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这段友情对他来说意味非凡。
但我想指出的一点是,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讨论“快乐”的书,说明这是一个受到众人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家都渴望过的更加快乐。
在斯密写的《道德情操论》中,他提到了两条获得快乐的路径。第一条是变得富有、有权和出名。这条路径最受大众的关注,最容易为大家理解。但在斯密看来,这是一条错误的路径。
更正确的路径,是把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善良,以此来获得快乐。在亚当·斯密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之源。
我向Roberts提出,亚当·斯密一共写了两本书:《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本书宣扬的理念好像是互相矛盾的。
在《国富论》中,斯密强调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天性。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价值和福利。但同时,这种社会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基于自由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适者生存的条件。
但是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Self-interested),并不等同于自私(Selfish)。我们也要考虑和关心别人的感受。我们应该为别人获得成功感到高兴。由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喜欢和尊重,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好处都留给自己。我们要懂得分享,并从分享中获得快乐。
那么在您看来,这两本书宣扬的理念之间有没有自相矛盾之处?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Roberts回答:乍一看来,两本书确实有一定的矛盾之处。就像你说的,在《国富论》中斯密就指出,每个人天生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同时斯密也指出,这种源自追求自身利益产生的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是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指出,我们关心别人的安危,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并不是因为我们都是大好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都希望得到爱、支持、理解和尊重。这是我们获得快乐的重要因素。为了让自己更加快乐,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喜欢”自己,我们也需要表现出无私、奉献和分享精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人生态度,我们也可以这么考虑。大致上,我们可以把自己认识的人归入两大类:亲朋好友和陌生人。对于亲朋好友(包括至亲,闺蜜,世交等私密朋友圈)来说,我们更多的体现出自己“人性”的一面:无私,互助,分享,不算计。在和这些人交往时,我们会受到很多道德准则的约束,也就是《道德情操论》提倡的处事态度。
另外那些人,我们可以把他们归入“陌生人”一类。和陌生人的交往,我们在更大程度上基于市场交换原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对他们肆意妄为,或者损人利己,但是我们只需要在守法的前提下遵守大众可以接受的交换原则:诚实,双方自愿,等价交换,等等。在这类交往中,《国富论》中提到的态度更加适合。
举例来说,过去10多年,英美等国家对于贸易和投资出现不少新兴的思潮。其中的思潮之一,就是对贸易和投资附加道德条件。如果某国的出口产品行业有雇佣童工现象,或者有不良的人权记录,那么有些团体就会向政府施压减少或者禁止进口他们生产的鞋子或者衣服。还有一个被讨论的比较多的概念是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投资,即投资者只选择购买那些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公司股票。
在Roberts看来,在和“陌生人”进行交易时附加上如此种种的道德要求不一定十分恰当。如果你购买了一双鞋,为孟加拉国的儿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那么这样的行为没有什么值得你不安的地方。同时Roberts也承认,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他的观点不一定被每个人都接受,但是值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接着问Roberts,您在书中指出,我们获得快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讨得别人的好感。如果大家都喜欢你,那么你会更快乐。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如何讨巧?这是一种能够学习的“技能”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快乐?
Roberts的看法是,获得别人的好感,被别人尊重和爱戴,要远远比纸上说的复杂得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告诉身边的所有人他们长的好帅,他们好聪明,他们穿的衣服好美。你以为自己对每个人都充满赞誉,但你未必会受到他们的喜欢。所以说,即使是“讨巧”两字,也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并不是简单的“拍马屁”恭维别人。事实上,很多人即使到了六、七十岁,也未必掌握“讨巧”的技能,更别说小孩子了。与其老想着讨别人欢心,不如多花点时间想想如何提高自己,通过为社会产生价值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感。
我进一步追问Roberts,既然别人对你的评价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快乐程度,是不是只要目空一切,不在乎任何人的想法,啥都不Care,就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Roberts说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很多人会对别人说,或者表现出,我不在乎(I don't care)。但事实上,我们还是很在乎很多事的。我们不光在乎亲朋好友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也受陌生人对自己的态度的影响。这是我们的人性决定的。
我表示完全赞同Roberts的看法。事实上在我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时,也经历过类似的发现过程。比如在我十几、二十多岁时,曾经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自己什么都不在乎,啥都不Care。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发现自己越来越Care。我不光在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在乎网络上的陌生人。有时候收到充满敌意的留言和攻击,我会感到懊恼,甚至愤怒。如果收到陌生人的赞赏和感谢,我也会感到更快乐。
Roberts深表同感。由于做Econtalk播客节目,他也经常收到各种评论和信件。他说在几年前,他曾经被一些网络键盘侠的谩骂攻击非常困扰。现在要好得多,但要说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照道理来说,这些网络谩骂或者攻击都来自于“陌生人”。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他们。甚至有些这种攻击是“水军”所写,或者是一个机器人所写。理性地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在乎这些内容。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此影响。
我们的人性决定了,有时候即使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也能让我们那一天过的更加有精神。而如果不幸遇到一些“垃圾”,那则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睡不好觉。
在节目的最后,我问Roberts,有什么建议或者留言送给中国的朋友们。
Roberts说到,中国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伟大国家。人们要么把中国捧上天空,或者把中国贬入地下。在我看来,中国和美国不存在竞争。中国比30年前更富裕,更强大,对于世界来讲是大大的好事,美国也可以从中获得益处。我觉得在未来的30年,将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中国发生。我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些变化。
后记
和Russ Roberts的谈话让我感慨良多。
如何获得更大的快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知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现在市面上的“鸡汤”实在是太多了,借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来说这个话题,可能又是一碗“鸡汤”而已。
但就像Roberts在访谈节目中说的,指望通过读一本书,就理解快乐的真谛,是不现实的。在我看来,讨论“快乐”话题的价值,更多的在于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和冥想。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会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加不断变化。
比如人能否从更多的财富获得快乐这个问题。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否认钱财能够给人带来的快感和愉悦。事实上,如果仔细想想Roberts提到的那个冰激凌的例子,就会发现其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当你的身家位于1千万人民币和1亿人民币之间时,你应该算得上小康级别的中产。你可能可以在家里雇个女佣,买辆宝马,在海南安置一个度假屋。当你的净值继续上升,达到亿级别时,可能可以出行商务舱,开辆法拉利,在北上广市中心安置豪宅。随着你的净值不断上升,可以享受的生活内容也会不断升级。因此有更多的财富,并不是简单的从吃一个冰激凌到吃五个冰激凌的过程,更像吃了一个冰激凌,然后吃牛排,再吃鱼子酱这样的体验。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只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在物质享受层次上说明财富可以给人带来的愉悦程度,但它并没有考虑精神层面的快乐指数。如果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感,那么坐在大游艇里的金主也未必快乐。
一个我们大家都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的事实就是,能够获得大富大贵的,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幸运儿。在上面这张表格中,财富级别每上升10倍,符合条件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在财富金字塔的顶端,这些幸运儿的幸运之处可能来自于他们所处的行业,某一个特殊时期,甚至是自己投胎的准度。在我和康奈尔大学的Robert Frank教授进行的专访中(请百度搜索:伍治坚+Robert Frank),我们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这就给其他99.999%的人提出了一个难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在财富、权力和出名之外,我们还能够追求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快乐,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为自己感到自豪?
很多人可能没有搞明白的是,区分我们不同人高下的,并不是他的财富净值,而是他追求财富的方法,以及由此做出的取舍。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讨论“快乐来源”最有意义的地方之一:如果仅以财富和权力作为标尺来衡量,那么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失败的。14亿中国人,其中99.9999%的人再有钱,也不可能有王健林和马云那么有钱。顺着这种逻辑,我们很容易陷入怨天尤人,庸人自扰的恶性循环。
但聪明人也应该意识到,除了财富、权力和出名之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影响我们快乐程度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健康程度,我们和家人以及朋友的关系,我们做出的一些影响他人的善举,都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快乐程度,甚至是我们人生的意义。
讨论“快乐的源泉”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的过程。就像我在文中指出的,在十几、二十岁时,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在乎,我认为自己可以完全无视众人的眼光和评价。但随着我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开始明白,“在乎”是我们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冷血的大魔头,也有很多他在乎的东西。对自己了解越深刻,我们也越可能获得更大的快乐。
从坦然、充实和平静中获得满足感,这才是更加持久,更加有意义的真正快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
精选
-
2022汽车下乡补贴价格表
很多人关注2022汽车下乡补贴,这是新政策。如果你有...
-
平价雪糕难觅?热销款10个卖
在炎热的夏天吃冰淇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最近有不少消...
-
协鑫电港一包多车未来3年覆盖
6月8日,GCL能科正式发布GCLTeleport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