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乍暖还寒
www.041799.com|时间:2018-06-30 13:14|责任编辑:营口热线|来源: 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6332
本刊记者 杨现华/文
在1-4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连续下降之后,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开始好转。
在经历了增速逐月放缓、景气指数一路下滑后,全国房地产行业终于显现了“一丝转机”,但面对高企的土地价格,关键指标——房企的拿地积极性和个人按揭金额仍不见好转。
在市场和政策的力量角逐中,房地产行业的分化在加速。领先的房企正在加速扩大自己的优势,中小房企的市场空间愈发紧缩。
曙光初现
从最直观的销售来看,2018年1-4月的房地产销售情况非常不乐观。
从统计局的数据来看,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421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增速比1-3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标2015年6月份转正以来的新低。这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0.4%,也是2015年6月以来的新低。
销售面积回落,销售金额也相应减速。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6222亿元,增长9%,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增速是2015年6月以来的新低。这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9.5%,同样也是2015年6月以来的新低。
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和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都处于下行中。
不过,到了5月份,房地产行业有了止跌的趋势。
根据统计局数据,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564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4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商品房销售额48778亿元,增长11.8%,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2.8%。无论是商品房销售面积抑或销售额,都有了明显的回升势头。
2018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14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虽然比1-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但与2017年全年7%的增速相比明显加快;与上一年同期8.8%的增速相比,同样是加速增长。
实际上,从2018年1-3月起,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就超过了10%,1-3月累计为10.4%,1-4月累计为10.3%。上次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超过10%还要追溯到2015年的2月份,之后一直是个位数增长。
但在现阶段回暖的既定事实下,房企的拿地积极性仍待释放。
房企销售火热少不了政策的助推,本轮去库存的“主战场”是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安置是主要推手。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即2015-2017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800万套。2017年,国务院再次提出第2个3年计划,即2018-2020年3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
2008年以来,棚改逐渐从实物化安置转向货币化安置,而棚改货币化完全契合了地方政府偏好。国泰君安指出,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从2014年到2017年经历大跃进,从最初的仅9%左右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接近60%,部分省市高达70%甚至90%以上,这在短期内大量释放居民购房需求,房价全面上行。
日前,国开行收紧棚改政策,市场风声鹤唳,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将面临政策拐点,在贷款收紧之际,依靠销售回款的房企将雪上加霜。
拿地降温
根据统计局统计,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77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1-4月份为下降2.1%;土地成交价款3522亿元,增长16.0%,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
以年为周期来看,自从2011年拿下44327.44万平方米的土地后,房企购置土地面积基本处于下降中,2012-2016年分别为35666.8万平方米、38814.38万平方米、33383.03万平方米、22810.79万平方米和22025.25万平方米。2017年,房企购置土地面积25508万平方米,已经是3年来的新高了。
2017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增速达到15.8%,2018年开局就直线跌至负增长,1-5月的2.1%增速已经是年内的最高增速,但也不到上年同期的一半。
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下降与土地价格的一路走高或许有一定的关系。2012-2016年,全国土地成交价款分别为7409.64亿元、9918.29亿元、10019.88亿元、7621.61亿元和9129.31亿元,2012-2016年的土地均价分别为每平方米2077元、2555元、3001元、3341元、4145元,2017年为5349元。
而2017年全国土地成交价款13643.39亿元,均价进一步上涨至5349元,即6年时间土地均价涨幅超过一倍,但房价涨幅并没有跟上。
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即2012年商品房均价为每平方米5791元。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即2017年商品房均价7892元,涨幅不到一半。
除了拿地减速外,反映消费端的个人按揭贷款也开始呈现负增长。2012年,个人按揭贷款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523.87亿元,2013-2017年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为14033.26亿元、13665.45亿元、16661.65亿元、24402.94亿元和23906.31亿元。除了2014年小幅下降外,2017年再度下降。
实际上,2017年上半年时,个人按揭贷款为12000亿元,还增长了6.7%,2017年全年却下降了2%。可见2017年下半年以来,个人按揭贷款明显呈现下降趋势,这种下降的趋势在2018年并没有得到逆转。
1-5月份,全国个人按揭贷款9250亿元,下降3.6%,这也是自2017年1-10月以来个人按揭贷款呈现连续下降走势。当然,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下降应该与各地提高首付比例有一定的关系。为了降低楼市热度,不少地方都出台政策提高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这也导致个人按揭客观上的下降。
看似转暖的背后,房企资金压力依然紧张。2018年1-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2003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1-4月份虽然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远不及上一年水平。
2014-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分别为121991亿元、125203亿元、144214亿元和156053亿元,2015-2017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6%、15.2%和8.2%。显然2018年前5个月的资金到位情况明显转“凉”了。
资金是房企开发投资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房企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仍然较为单一,主要是销售回款和银行贷款。而2014-2016年房企资金中,来自国内贷款的金额稳定在2万亿元出头,只有2017年时明显增长到了2.52万亿元。
开发商资金构成中增速最快的是定金及预收款,这也与目前房地产市场火热的销售直接相关。2013-2017年,房企定金及预收款分别为34499亿元、30238亿元、32520亿元、41952亿元、48694亿元,增速分别为29.9%、-12.4%、29.9%、29%和16.1%,除了2014年下降外始终保持增长。
2018年1-5月份,房企定金及预收款为20122亿元,增长12.7%,是所有资金来源构成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实际上,除了定金及预收款、房企自筹资金外,贷款、个人按揭和利用外资等资金来源全部处于下降通道中。
正因为目前的销售回款如此重要,房企才加快了周转速度。数据表明,龙头房企正在加快销售速度,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分化一步步拉大。
龙头加速
如前所述,2018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64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4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住宅销售额增长12.8%。
与行业整体增速相比,领先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更快,龙头房企正在加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根据克而瑞研究数据,1-5月,TOP 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达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3.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TOP 100房企5月单月销售环比增长17.7%,为2018年以来最高。
与全国住宅销售额增长12.8%相比,TOP 100房企的增速较行业增速超出了1.62倍。而3家龙头企业中,碧桂园(02007.HK)和中国恒大(03333.HK)在2018年1-5月的累计业绩分别为3345.2亿元和255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37%和39.5%;万科A(000002.SZ)增速略有放缓,1-5月份的2392.2亿元销售额增长了4.9%。
即使在百强内部,分化也开始明显。2018年1-5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其中,TOP 50房企门槛提升幅度最大,较2017年同期增长58.3%;TOP 3和TOP 30房企门槛分别同比增长31.4%和38.8%,达到了2392.2亿元和305.5亿元,规模竞争加剧。
这一趋势在克而瑞2017年发布的统计中就有体现。从金额门槛来看,TOP 30梯队房企门槛提升幅度最大达51%,TOP 50房企门槛从2016年的310亿元提升23%至381亿元。而从面积来看,各梯队中,TOP 20和TOP 30房企门槛提升幅度最大,分别增长42%和59%。
不过,TOP 100房企的金额、面积门槛较2016年降低,表明百强房企内部格局也开始出现分化。而2018年前5个月,TOP 100房企销售金额入榜门槛增幅最小,仅同比增长19.5%至62亿元。这就是说,房企分化格局将会持续,规模房企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
精选
-
2022汽车下乡补贴价格表
很多人关注2022汽车下乡补贴,这是新政策。如果你有...
-
平价雪糕难觅?热销款10个卖
在炎热的夏天吃冰淇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最近有不少消...
-
协鑫电港一包多车未来3年覆盖
6月8日,GCL能科正式发布GCLTeleport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