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金财网 > 资讯

一个景区挑起两个黎村

www.041799.com|时间:2016-08-30 14:24|责任编辑:白鸽|来源: 互联网   阅读量:15921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天富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照片:一幅是2005年4月30日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时的——那时他显得比现在要年轻得多;第二幅是2014年10月参加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时全体参会代表与国家领导人的集体合影——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他常常起身凝视着这两幅照片,回味着自己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思考着景区未来的发展。他感慨地说自己有几个“没有想到”:一是没想到景区能做这么大;二是没想到自己的付出会得到这么多回报;三是没想到在扶贫的道路上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会走得这么远,与上下两村的黎胞关系能处得这么融洽。

槟榔谷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从占地20多亩、30名员工、名不见经传的小景点,发展成为规划用地1500亩、员工1200多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与之毗邻的两个黎族村庄,也从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增长到了3.6万元。景区在融合式发展中实现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

创业初期确定扶贫目标

海南槟榔谷旅游区位于保亭县黎苗族自治县的甘什岭,左右毗邻的两个黎族村落为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两个村地处山区,村民绝大多数为黎族同胞。11年前,两个村共计56户人家316人。村民基本以种植、养殖等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业,年人均收入约700元–800元,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当时,上、下两个村60%为茅草房,卫生条件极差,饮水主要是依靠自挖井和山沟溪水,遇到旱季就只能到远处取水了。

2001年,一个来自广东的旅游团在参观完槟榔谷景区后意犹未尽,要求导游带他们去看“真正原生态”的黎族村寨。结果刚进村不远,就被脏、乱、差的环境和猪尿、牛粪熏得掩鼻而退。

景区开发之初,当地黎族村民视投资者为“外来人”,对景区发展需要征用土地、招工等行为保持高度警觉,充满疑虑,生怕受骗上当。景区发展一度受到制约。

程天富和他的团队意识到,如果不能改变上、下两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不能让周围百姓尝到企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景区发展最终将资源耗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

他们认真研究了上、下两个村的现状,初步确定:10年内,景区实现创国家级5A,上、下两个村实现年人均收入过万。

变“输血”为“造血”

刚开始,景区的扶贫主要局限于提供资金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但程天富很快就发现:这种“输血式”扶贫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钱花了,但村里贫困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于是景区领导班子开始改变思路,思考如何变“输血”为“造血”,让扶贫具有可持续性。

经过多方摸索和学习,结合实际情况,程天富等人在深入分析研究后提出了“景区+农户”的合作模式,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引领”。

征用土地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利益诉求。农户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与景区合作:一是收取租金,一是土地入股,年底获取土地分红。在合作的过程中,景区看重的是景观,希望尽可能地保留地面上的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的收益归农户所有。对于因修路、建房占用土地等确需得到补偿的经济作物,景区按照每亩1500元(略高于政府青苗补偿的标准)给予农户补偿,这一做法既满足了农户利益,也保证了景区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优先安置村民就业。根据每个农户实际情况,景区针地性地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半天务农+半天务工”的弹性工作模式,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和务农两不误的愿望。

鼓励农户发挥本土优势,大量种植花卉、草药、槟榔、芒果等本地特色的热带农副产品。景区不仅优先采购花卉、树木用于景区绿化建设,还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允许村民在景区向游客销售本地土特产品。

为了防止一部分人将手里的钱用于赌博或挥霍从而导致再度返贫,景区积极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土地租金。购买拖拉机,组建运输车队。景区将运输业务优先交给运输车队来做。景区还向农户购买茅草、木材等工程建设材料,并将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基建工程承包给他们做。目前,上、下两个村约有50人长期从事景区工程建设,年人均收入约7万元。

设立惠农一条街,保障村民再就业。在与农户的用地合作过程中,景区统一为合作农户建造几十个小商铺,无偿分配给他们自主经营,不收取一分钱租金。景区则制定规矩,实行统一管理。如农户实在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自己经营的,景区代为出租,租金按每月1500元全部归农户所有。目前经营小商铺的农户月均收入约为5000元,景区代为出租的商铺每户每年也可以获得大约1.8万元的收入。

培养当地人才,为黎苗同胞成长提供广阔空间。景区从业人员目前已达1200余人,其中,黎苗族同胞占到了60%以上,60%中绝大多数为黎族同胞。他们中不仅有附近村寨的,还有来自五指山、乐东、琼中、白沙、陵水等市县的。对于他们来说,景区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机会,更是成长的摇篮。通过在景区工作和培训学习,他们从普通的农民,一步步成长为景区的优秀管理者,每天都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让黎胞重新发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受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的黎族织锦刺绣、竹藤编制、人面纹身等技艺就因为缺乏挖掘和整理而濒临失传。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是一个以展示海南黎苗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景区,程天富和他的团队对于挖掘、整理和传承的迫切性有着清醒地认识。他们一方面将拥有专门传统手工技艺的黎族同胞招募到景区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年轻人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通过与市场接轨,更增加了他们传承、热爱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真情投入换来真情回报

10多年来,景区为解决两个村村民最紧迫的吃、住、行问题,共出资100万元建造房屋6栋,建筑面积达1373平方米,改造和修缮旧屋3栋,改造面积508平方米。出资165万元,安装自来水;出资375万元,修筑水泥道路1.56公里;出资300万元,安装路灯;出资20多万元,帮助清理搬运村庄周边垃圾,改善卫生环境;出资20万元,建造农村养猪排污化粪池4座;出资20万元,修建公交车站,解决村民出行乘车难的问题。

在修建文体设施时,景区还有意把地点选在距离村子较近的地方,这样员工在发生消费行为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每逢春节、国庆、中秋等传统节日,景区都要向村民发放慰问金;村民家中红白喜事,景区也会上门慰问;十多年来,景区资助上、下两个村及其他地区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学费和生活费共计200万元;资助村民大病治疗费累计20余万元;此外,每逢中秋节还发放月饼、端午节发放粽子、春节发放年货……

凡是企业员工享有的交通、旅游、节庆福利,两个村村民同样可以享受。

持续不断的真情投入,换来的是景区和村民之间建立的良好的互动,村民把景区当成了自己的家园,自觉地支持景区建设,遵守景区的管理制度,维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经营秩序。每逢景区员工进了村里,村民们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

景区和上、下两个村亲如一家,十分融洽。以至于有村民开玩笑称位于甘什上村和甘什下两村之间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甘什中村”。

景区就像一个挑着担子不断前行的汉子,挑起上、下两个村大步踏上致富之路。

和谐发展赢得广泛赞誉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精准扶贫探索收到了实效,同时也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2014年9月28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率国家旅游委的有关领导到槟榔谷景区考察时说:“这是我迄今为止在国内看到的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跟老百姓和谐相处、包容性发展做得最好的景区。”

2014年10月,国务院在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授予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

2015年10月,海南省旅游委、省扶贫办组织150多名自全省旅游、扶贫及农家乐的相关负责人,集体考察学习槟榔谷景区民族文化旅游和“旅游+富农”的成功模式,探寻海南民族旅游发展新路径。

程天富说:“社会各界对景区的肯定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得更好。目前上、下两个村仍有6户村民还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农户彻底脱贫致富,向着更加幸福的目标再出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搜:景区,景区 收藏
精选
adr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