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耕耘40年,只为扶直农民的腰
www.041799.com|时间:2017-04-20 19:18|责任编辑:子墨|来源: 互联网 阅读量:9406
原标题:【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耕耘40年,只为扶直农民的腰
改传统“插秧”为“抛秧”,把亿万农民从低头弯腰的苦活里解放出来,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在“农业轻简化”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时至今日,“抛秧”技术仍然在全国1.2亿亩水稻田中使用,特别是在机械化困难的丘陵山区更是广泛应用。张洪程在水稻栽培轻简化、精确化、机械化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使得江苏机插水稻的产量水平、技术水平、应用面积与应用效果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张洪程眼中,水稻栽培是事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最伟大的事业”。“农民弯着腰,双脚双手都在泥里,不停分秧、插秧,起早贪黑,忙一会儿,腰都要断了。农民太苦了!”作为农民的儿子,张洪程希望用科学“解放”农民,让亿万农民“直起腰来”。作为扬州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40年来,张洪程带领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水稻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研究中,沿袭了千百年的弯腰插秧劳作,被他研究的新型抛秧技术所替代。农民站立在田埂上抛撒秧苗,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秧苗成活快、产量高。张洪程牵头建立的“新型耕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大胆提出以少、免深轮耕为基础的一整套新型栽培技术,代替传统的精耕细作。此技术和抛秧结合,更是大幅度减轻了农作之苦。
“少、免耕最早在上世纪4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但一直未能在我国普遍推广,其原因在于少、免耕在一些地区造成地力损耗、草害猖獗、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张洪程说,这一课题当时也是建国以来江苏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农业科研大会战。当时的张洪程只有35岁,是省“七五”攻关课题最年轻的主持人。他在全省各个农区做了大量试验,测定的数据资料放满20多箱,分类装订成55卷,率先在江苏不同农区建立了以少耕为主体,少免交替、定期耕翻的轮耕新体制,创建了稻麦类作物简化省力、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洪程常说,科学研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去做。2002年至2004年,国家连续3年出现粮食总面积、总产、单产滑坡。为此,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组织12个粮食主产省,立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围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目标,启动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承担其中江苏水稻项目的张洪程带领同事,从项目顶层设计到总体实施方案、重点试验设计等一整套计划的制定,再到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把水稻丰产高效研究作为项目实施的龙头,在兴化、姜堰、高邮、如东、东海等不同生态区实施百亩攻关试验,和同事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水稻高产生育规律、肥水高效利用机理与定量化管理,以这些关键创新为基础,创建形成了水稻丰产定量化栽培技术体系。项目组提出的“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模式,在姜堰、兴化先后创造了稻麦两熟制水稻亩产903.8公斤、937.0公斤的超高产纪录;2016年百亩方平均产量更是达到987.8公斤,在全国推广应用9000多万亩,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增加收入160多亿元。该技术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市示范推广。
超级稻问世后,张洪程又创建了以“三控”标准化育秧、“三因”精确化机插、“三早”模式化调控为核心的超级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攻克了稳定高产难题。该技术与当时技术先进的日本一年一熟机插稻相比,产量亩增150公斤以上,使江苏水稻单产位居全国主产省第一。该技术也被列为全国主推技术,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切科研都发源于兴趣,但要获得成绩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唯有执着努力并留下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术,科研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这是张洪程多年来告诫学生的话语,也是自己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信念。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
精选
-
2022汽车下乡补贴价格表
很多人关注2022汽车下乡补贴,这是新政策。如果你有...
-
平价雪糕难觅?热销款10个卖
在炎热的夏天吃冰淇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最近有不少消...
-
协鑫电港一包多车未来3年覆盖
6月8日,GCL能科正式发布GCLTeleport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