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金财网 > 资讯

中秋节,被这22个字难倒了

www.041799.com|时间:2019-09-16 19:04|责任编辑:admin|来源: 东方网   阅读量:7117   

中秋,一家人坐在一起寄情诗酒、共话团圆的美好日子,除了赏月,中秋节还可以这样度过,比如:欣赏书法。

在书法史上,提到“中秋”二字,不得不提草书巨作《中秋帖》,此帖因卷首有“中秋”二字而得名。

王献之《中秋帖》,图自故宫博物院

这幅作品可大有来头,是中国古代享有盛名的书法作品之一。

王献之《十二月帖》

《中秋帖》是《十二月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

这三行二十二个字是: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这幅作品无署款,纵27cm,横11.9cm,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什么要欣赏《中秋帖》?

因为它是书法界大咖。

《中秋帖》整幅作品气势磅礴、雄迈飞动,在放纵豪情中,又蕴藏着清雅洁净的气息。晋人书法那种天然去雕饰、秀媚洒脱的时代风貌在《中秋帖》中,被展现的浑然天成。

《中秋帖》局部

透过《中秋帖》,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书法家的情感在线条中运动,痛快淋漓的运笔和刚健有力的情绪宣泄充溢其间,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率意自然的情感表达,给了后人直观的艺术享受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从书法艺术方面来看,《中秋帖》有一大成就,即“一笔书”。

《中秋帖》为草书中连绕一路的代表,不仅笔画萦绕,而且字与字之间也勾连在一起。雄浑奔放,气吞万里。

有书法评论家说,此帖虽然作案上观,但哪怕放大十倍欣赏,也无人能超越。

这个仅22字的一笔书帖有多么厉害?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也给出了超高的赞誉,他十分钦佩,在《书史》中曾评价此书帖说:大令《十二书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如此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背后一定不乏追随者。

乾隆凑齐了王氏父子侄三人,专门为《中秋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所藏之室赐名“三希堂”,意“希世珍宝”。

王珣《伯远帖》

乾隆非常喜爱《中秋帖》,这幅仅仅22字的书法作品上,乾隆印上去八十多个章。章比字多了几倍。

本来此帖还不够一张A4纸大小,但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中秋帖》可是一个长卷,有着各路书法大家不吝笔墨的品评与痕迹。

乾隆在卷前引首用行书题“至宝”两字,帖正文右上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正文后紧接着有乾隆评跋:神韵独超、天姿特秀。卷后还有董其昌、项元汴等多人题跋。

《中秋帖》局部

然而,作为国宝级文物的代表,草书《中秋帖》有一段坎坷的传承之路。

此帖曾入宋内府,后为南宋贾似道所藏,又为明代项元汴所藏,项氏称此迹为《十二月帖》,而非《中秋帖》之名。其后明代董其昌亦有鉴藏之,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在清末,此帖又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出宫后几次易主,最后流入香港。几经周转,于1951年重金收回,回到祖国怀抱,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之路往往备尝艰辛。国宝级文物的回归,值得我们高兴,近日,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中秋帖》将和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文物一起,亮相该展览。同时,我们也期盼,会有更多的流失文物,能像它们一样,可以在祖国与我们团聚。

说了这么多,《中秋帖》与中秋有关吗?

有读者可能会有疑问:这22个字,怎么断句似乎都看不懂。

对晦涩难懂的东晋文字给出精准释义,书法界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秋帖》的艺术价值历经千百年依然熠熠发光。

也许,还读不懂《中秋帖》这三行字究竟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但我们透过纸面,直达属于东晋的潇洒不羁的年代;跟随笔触,感受了书法艺术和自然交织的审美境界。

中秋佳节,游子回家团圆,也别忘了有人在很努力地让文物回家团圆。

回家了,真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搜:中秋节,中秋节 收藏
精选
adr03